李峻銘
世紀21奇豐物業
主席及行政總裁
樓市轉勢在即 把握回升良機
06-11-2025
經過長達數年的調整,香港住宅物業市場已經築底完成,並正蓄勢迎來新一輪的上升周期。2025年整體住宅樓價將錄得約5%的溫和增長,這將是自2021年樓價見歷史高位後連續下跌近30%以來的首次年度正增長。這標誌著一個重要的市場轉折點,值得所有關注香港物業的人士高度重視。
一、市場見底的多重確立信號
判斷市場是否見底,不能單憑感覺,而需綜合一系列硬指標。目前,以下幾個關鍵信號強烈確認了底部支撐:
1. 銀主盤數量顯著回落:在加息周期與經濟逆風下,銀主盤數量曾一度攀升,成為壓抑市場情緒的因素之一。然而,隨著市場逐步消化高息環境,業主財政狀況趨穩,近期銀主盤的數量已從高位明顯回落。根據研究報告顯示,至2025年9月住宅銀主盤存量有269間,比上季的300間下降了10%!這表明市場最恐慌的拋售階段已經過去,斷供壓力減輕,市場基礎正在轉穩。
2. 一手現樓貨尾單位持續消化:發展商為求去貨,過去數年積極推售現樓貨尾,提供了大量選擇。新盤銷情轉旺,現樓貨尾和待售樓花數量明顯減少,截至9月底,現樓貨尾錄得約2.6萬伙,連跌兩季兼屬去年第三季錄得約2.1萬伙以來的4個季度低位;而待售樓花跌勢更驚人,自去年第三季的7.7萬伙,連跌4個季度至最新約6.2萬伙,創2021年第三季錄得5.4萬伙以來的4年低位,一年間大減1.5萬伙或19.5%!當優質貨尾盤逐漸被市場消化,意味著供求關係正趨向平衡,甚至可能轉向供不應求,為樓價帶來支持。
3. 市場「筍盤」買少見少:我們前線團隊最直接的感受是,市場上叫價顯著低於市值的「筍盤」正在急速減少。在調整期內,業主願意大幅折讓求售的情況已不復見。取而代之的是,議價空間收窄,業主放售態度轉趨強硬。這是最直觀的微觀市場證據,說明業主信心已恢復,低價淘金的機會窗口正在關閉。
二、推動2025年樓價回升的核心動力:從利率到地緣政治的全面利好
樓價企穩是第一步,而實現回升則需要更強勁的驅動力。我們認為,以下因素將成為2026年樓市向上的催化劑:
1. 息口見頂回落,減輕供樓負擔:香港利率走勢與美國密切相關。隨著美國通脹受控,減息周期已經展開,香港銀行體系亦已跟隨下調最優惠利率。市場普遍預期,若美國新任聯儲局主席上場,為刺激經濟,明年有機會再減息1厘或更多。這將直接降低買家的按揭成本,顯著提升購房負擔能力,釋放一直被高息壓抑的購買力。
2. 租金回報率與按揭利率「由負轉正」:這是一個極其重要的轉變。目前,住宅租金收益率(扣除管理費等基本使費後)已穩步上升至2.5%至3%的區間。而隨著利率下調,新造按揭利率將逐步靠近甚至低於此水平。這意味著「買樓收租」的負現金流情況將大幅改善,甚至可能出現正現金流。物業作為產生穩定租金收入的資產吸引力將大大增強,勢必吸引長線投資者重新入市。
3. 中美達成貿易協議,地緣政治局勢趨向緩和:近期,中美兩國在南韓達成的重要貿易協議,向全球市場發出了一個極其積極的信號:儘管存在競爭,但世界兩大經濟體更需要務實合作。此舉顯著降低了「脫鉤」等極端情境的風險,為全球貿易和投資環境帶來了久違的確定性。政治局勢趨向平穩緩和,是長線投資信心的基石。對於香港這個高度外向型的國際金融中心而言,外部環境穩定至關重要,此協議無疑為樓市這類長週期資產的投資掃除了一重大陰霾。
4. 內地資金持續流入,支持市場需求:在港元與美元掛鉤及「一國兩制」的優勢下,香港物業市場對內地資金仍具備獨特吸引力。隨著中美關係呈現緩和跡象,香港的橋樑角色更為突出。無論是為子女教育、資產配置還是家庭定居,內地買家對香港優質住宅的需求將在更穩定的國際環境中持續釋放。
宏觀陰霾散去 行動勝於觀望
綜上所述,住宅樓市的「完美風暴」已經過去。市場在經歷深度調整後,已由供求失衡轉向新的平衡點。更為重要的是,驅動樓市的宏觀要素正在發生根本性好轉:內部是息口下調與租金回報改善,外部是中美關係緩和帶來的地緣政治暖風。這種內外兼備的利好格局,是過去幾年來罕見的。
歷史告訴我們,市場的轉角點往往出現在大多數人仍在猶豫之時。當所有利好因素都變得顯而易見,最佳的入市時機可能已經過去。今天,我們正處於新一輪增長周期的起點。對於有自住需求的您,這是「上車」或「換樓」的良機;對於尋求資產增值的您,在政治局勢趨穩、利息回落的雙重支持下,現在是重新部署物業投資組合的關鍵時刻。
筆者:世紀21奇豐物業顧問行 主席及行政總裁 李峻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