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dimage

李峻銘

世紀21奇豐物業

主席及行政總裁

香港低空經濟的機遇與困境

28-11-2024

低空經濟是《施政報告》的重點之一,香港地狹人稠,地面空間有限,限制了經濟發展。低空領域卻蘊藏巨大潛力,可為香港經濟注入新活力。低空經濟,即利用低空空域資源開展的經濟活動,在香港正處於探索階段,機遇與挑戰並存。

低空經濟為香港帶來多方面機遇,首先能提升物流效率:無人機送貨可有效解決地面交通堵塞問題,縮短運輸時間,降低成本,在醫療服務上更可提升醫療應急效率,尤其適用於島嶼間運輸和偏遠地區物資配送。再者也能令旅遊觀光升級:例如無人機在維港上空的花式飛行燈光表演,可提升旅遊體驗,創造新的旅遊產品,刺激消費,鞏固香港國際旅遊中心地位。

另外,發展低空經濟需要無人機技術、低空飛行管制技術等,亦可促進科技產業發展,吸引人才,提升國際競爭力,並帶動航空航天、通訊等相關產業升級。

最後,無人機可應用於城市監控、環境監測、基礎設施檢測及自然災害應對,提升城市管理效率和公共服務水平。香港不少專業也有所應用!

儘管機遇巨大,香港低空經濟發展仍面臨諸多挑戰:第一,香港空域管理制度主要針對傳統航空,缺乏針對低空經濟的具體規範,包括空域劃分、飛行許可、安全管理等,需制定明確的法律法規。
第二,低空飛行管制技術仍待提升,可靠性、安全性、穩定性有待提高,同時需要建設完善的低空空域信息基礎設施。
第三,公眾對無人機飛行安全、隱私保護等存有顧慮,需要加強宣傳教育,消除公眾疑慮。噪音污染和安全事故問題也需解決。
最後,香港土地資源緊張,無人機起降點選址和建設受限於有限的土地資源。

香港低空經濟潛力巨大,香港政府也明白此機遇,在今年施政報告也大力提倡發展!但需積極應對挑戰。政府應制定完善相關政策法規,加大技術研發投入,提升社會接受度,解決技術瓶頸和安全問題,才能抓住機遇,推動低空經濟騰飛,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讓香港在低空經濟領域佔據一席之地。

筆者:世紀21奇豐物業顧問行 主席及行政總裁 李峻銘


06-11-2025

經過長達數年的調整,香港住宅物業市場已經築底完成,並正蓄勢迎來新一輪的上升周期。2025年整體住宅樓價將錄得約5%的溫和增長,這將是自2021年樓價見歷史高位後連續下跌近30%以來的首次年度正增長。這標誌著一個重要的市場轉折點,值得所有關注香港物業的人士高度重視。 一、市場見底的多重確立信號 判斷市場是否見底,不能單憑感覺,而需綜合一系列硬指標。目前,以下幾個關鍵信號強烈確認了底部支撐: 1. 銀主盤數量顯著回落:在加息周期與經濟逆風下,銀主盤數量曾一度攀升,成為壓抑市場情緒的因素之一。然而,隨著市場逐步消化高息環境,業主財政狀況趨穩,近期銀主盤的數量已從高位明顯回落。根據研究報告顯示,至2025年9月住宅銀主盤存量有269間,比上季的300間下降了10%!這表明市場最恐慌的拋售階段已經過去,斷供壓力減輕,市場基礎正在轉穩。 2. 一手現樓貨尾單位持續消化:發展商為求去貨,過去數年積極推售現樓貨尾,提供了大量選擇。新盤銷情轉旺,現樓貨尾和待售樓花數量明顯減少,截至9月底,現樓貨尾錄得約2.6萬伙,連跌兩季兼屬去年第三季錄得約2.1萬伙以來的4個季度低位;而待售樓花跌勢更驚人,自去年第三季的7.7萬伙,連跌4個季度至最新約6.2萬伙,創2021年第三季錄得5.4萬伙以來的4年低位,一年間大減1.5萬伙或19.5%!當優質貨尾盤逐漸被市場消化,意味著供求關係正趨向平衡,甚至可能轉向供不應求,為樓價帶來支持。 3. 市場「筍盤」買少見少:我們前線團隊最直接的感受是,市場上叫價顯著低於市值的「筍盤」正在急速減少。在調整期內,業主願意大幅折讓求售的情況已不復見。取而代之的是,議價空間收窄,業主放售態度轉趨強硬。這是最直觀的微觀市場證據,說明業主信心已恢復,低價淘金的機會窗口正在關閉。 二、推動2025年樓價回升的核心動力:從利率到地緣政治的全面利好 樓價企穩是第一步,而實現回升則需要更強勁的驅動力。我們認為,以下因素將成為2026年樓市向上的催化劑: 1. 息口見頂回落,減輕供樓負擔:香港利率走勢與美國密切相關。隨著美國通脹受控,減息周期已經展開,香港銀行體系亦已跟隨下調最優惠利率。市場普遍預期,若美國新任聯儲局主席上場,為刺激經濟,明年有機會再減息1厘或更多。這將直接降低買家的按揭成本,顯著提升購房負擔能力,釋放一直被高息壓抑的購買力。 2. 租金回報率與按揭利率「由負轉正」:這是一個極其重要的轉變。目前,住宅租金收益率(扣除管理費等基本使費後)已穩步上升至2.5%至3%的區間。而隨著利率下調,新造按揭利率將逐步靠近甚至低於此水平。這意味著「買樓收租」的負現金流情況將大幅改善,甚至可能出現正現金流。物業作為產生穩定租金收入的資產吸引力將大大增強,勢必吸引長線投資者重新入市。 3. 中美達成貿易協議,地緣政治局勢趨向緩和:近期,中美兩國在南韓達成的重要貿易協議,向全球市場發出了一個極其積極的信號:儘管存在競爭,但世界兩大經濟體更需要務實合作。此舉顯著降低了「脫鉤」等極端情境的風險,為全球貿易和投資環境帶來了久違的確定性。政治局勢趨向平穩緩和,是長線投資信心的基石。對於香港這個高度外向型的國際金融中心而言,外部環境穩定至關重要,此協議無疑為樓市這類長週期資產的投資掃除了一重大陰霾。 4. 內地資金持續流入,支持市場需求:在港元與美元掛鉤及「一國兩制」的優勢下,香港物業市場對內地資金仍具備獨特吸引力。隨著中美關係呈現緩和跡象,香港的橋樑角色更為突出。無論是為子女教育、資產配置還是家庭定居,內地買家對香港優質住宅的需求將在更穩定的國際環境中持續釋放。 宏觀陰霾散去 行動勝於觀望 綜上所述,住宅樓市的「完美風暴」已經過去。市場在經歷深度調整後,已由供求失衡轉向新的平衡點。更為重要的是,驅動樓市的宏觀要素正在發生根本性好轉:內部是息口下調與租金回報改善,外部是中美關係緩和帶來的地緣政治暖風。這種內外兼備的利好格局,是過去幾年來罕見的。 歷史告訴我們,市場的轉角點往往出現在大多數人仍在猶豫之時。當所有利好因素都變得顯而易見,最佳的入市時機可能已經過去。今天,我們正處於新一輪增長周期的起點。對於有自住需求的您,這是「上車」或「換樓」的良機;對於尋求資產增值的您,在政治局勢趨穩、利息回落的雙重支持下,現在是重新部署物業投資組合的關鍵時刻。 筆者:世紀21奇豐物業顧問行 主席及行政總裁 李峻銘

08-10-2025

備受關注的最新香港《施政報告》終於出爐,此前市場廣泛預期的「減辣」大招——如減印花稅、「港人首置免稅額」、推出購房通或新一輪置業資助計劃——通通沒有登場,這讓部分期待樓市即時強心針的觀察者感到失望。然而,若將目光從短期的樓價波動移開,深入解讀報告的整體佈局,不難發現其背後的深層邏輯:與其透過短期「止痛劑」勉強支撐市場,不如從根本入手,通過推動經濟結構性轉型、增強市民收入能力,來為房地產市場構建可持續的旺盛需求。這份報告在經濟戰略層面的亮點,或許正是香港長遠健康發展的關鍵所在。 一、 北部都會區:不止於土地供應,更是產業升級的引擎 報告對「北部都會區」的規劃,遠超單純增加土地和房屋供應的範疇,而是將其定位為驅動香港產業多元化的核心載體。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賦予北部都會區「教育產業化」和「醫療創新」的戰略角色。 教育產業化:報告提出在北部都會區創造條件發展教育產業,這是一個極具前瞻性的構想。香港擁有數所世界級大學,但過去教育優勢主要體現在為本地及海外學生提供學位課程。產業化意味著將教育鏈條延伸,吸引國際頂尖院校來港設立分校、發展職業專才教育、興建配套的學生公寓及科研設施,形成一個集教學、科研、轉化、生活於一體的生態圈。這不僅能直接創造經濟產值和就業崗位,更能吸引全球人才、學生及相關家庭匯聚,為北部都會區乃至整個香港注入持續的、高質素的人口和消費力,從根本上提振住宅和商業樓宇的需求。 醫療創新樞紐:計劃在北部都會區設立香港第三所醫學院,並發展醫療健康產業,是另一高明之舉。此舉一方面能緩解公營醫療系統的長期壓力,另一方面,結合香港的科研實力和大灣區的市場潛力,可將北部都會區打造成為生命科技、高端醫療服務、老年醫學的創新平台。這將吸引醫療企業、科研機構和專業人才進駐,帶動相關區域的發展熱度,其產生的經濟活動和就業機會,將轉化為實實在在的居住和投資需求。 二、 強化固有優勢,開拓新增長點:從「融資中心」到「企業出海陪跑員」 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是其核心競爭力。報告沒有停留在過去的光環中,而是務實地提出深化這一優勢的具體路徑,特別是針對內地企業龐大的「出海」需求。 成立專組協助企業融資與拓展:報告明確提出成立聯合專組,為企業在港開設業務、進行IPO融資及拓展國際市場提供一站式支援。這意味著香港的角色正從傳統的「融資市場」向「戰略合作夥伴」演進。在當前國際環境下,內地企業對利用香港作為安全、合規的跳板走向世界有著迫切需求。香港若能提供從法律、會計、稅務到市場對接的全鏈條專業服務,將能極大增強吸引力,催生一批高增值的專業服務機構和就業崗位,吸引更多國際企業設立區域總部。這類高收入群體的增長,是支撑高端房地產市場最堅實的基礎。 三、 突破執行瓶頸:問責制擴展,劍指公務員體系效能 任何宏偉藍圖若缺乏高效執行,終將淪為空中樓閣。今次《施政報告》最具突破性的舉措之一,是將政治問責制明確向下延伸至公務員體系。報告首次強調要完善公務員的「行政問責」,這無疑是針對過往公務員文化中「多做多錯、少做少錯」的「鐵飯碗」心態,直指行政效率的核心癥結。 建立清晰的獎懲機制,將表現與晉升、待遇掛鉤,有助於激發公務員隊伍的主動性和創造力,打破官僚作風,確保政策能夠「提速、提效、提質」地落地。一個反應迅速、執行力強的政府,是推動北部都會區這類大型發展項目、吸引企業和人才的關鍵軟實力。這項制度改革,雖不直接涉及樓市,卻是實現所有經濟轉型目標的制度保障,其深遠影響不容小覷。 治本之策,方為長遠之道 綜上所述,這份《施政報告》看似在樓市短期刺激上「無為」,實則在經濟長遠發展上「有為」。它選擇了一條更為艱難但更具可持續性的路徑:通過北部都會區推動教育、醫療等優勢產業化,通過專業服務支援企業國際化,並通過制度改革提升政府效能。這些措施旨在做大香港的經濟蛋糕,提升整體市民的財富水平和消費能力。 當香港經濟活力重現,產業結構優化,高質素就業機會增多,居民收入穩步增長,對住房的真實需求自然會強勁回升。這種由經濟基本面驅動的樓市需求,遠比依靠信貸槓桿和投機預期來得健康與持久。這份報告傳遞出的信號是清晰的:香港的未來,繫於經濟的成功轉型與升級。只要這條路走得堅定、走得順暢,樓市的積存問題終將在發展的洪流中「迎刃而解」。與其追逐短期的樓市「浪花」,不如擁抱這片推動香港重新啟航的「經濟海洋」。 筆者:世紀21奇豐物業顧問行 主席及行政總裁 李峻銘

08-09-2025

九月三日,天安門廣場上鋼鐵洪流滾滾而過,中國以一場震撼世界的閱兵式,向全球展示了令人矚目的軍事科技進步。無人機群如蜂群般掠過天空,新型導彈如利劍出鞘,這些尖端武器裝備不僅彰顯了中國軍工的突飛猛進,更標誌著中國已躋身世界強國之列。 中國製造2025目標的實質性達成,使中國完成了從"製造大國"到"建造強國"的歷史性跨越。在無人機領域,中國無論是產量還是技術性能均已超越歐美,而這僅僅是中國高科技產業崛起的一個縮影。這種實力的積累,並非為了擴張爭霸,而是為國家和區域安全提供堅實保障。 國際關系歷來遵循"強者相敬"的法則。中國展現出的綜合國力,使中美關系逐漸趨向平等對話。歷史證明,霸權主義往往欺淩弱小,而對等實力反而能夠促成相互尊重。中國的強大並非威脅,而是穩定世界格局、維護和平的重要力量。 在此背景下,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隨著中國企業全球化佈局加速,香港已成為中資出海的首選融資平台,其金融市場轉型為服務國家戰略的世界級金融中心。同時,香港教育產業蓬勃發展,內地學生湧入帶動了住宿需求,商業樓宇和酒店改造為學生宿舍的現象蔚然成風,房地產市場有望走出谷底! 背靠祖國的香港,前途一片光明。在國家安全保障下的和平環境中,香港必將保持繁榮穩定,繼續發揮其獨特優勢,與中國共同成長。這種相輔相成的關系,不僅是香港信心的源泉,更是其未來發展的堅實基石。 筆者:世紀21奇豐物業顧問行 主席及行政總裁 李峻銘

15-08-2025

麥當勞尖沙咀星光行地標舖位,2019年估值10億港元卻無人接盤,如今市值腰斬至4.6億港元重新招標-這戲劇性一幕正是麥當勞香港「清倉」23個自持商舖的縮影。這批黃金地段物業總估值近30億港元,首階段8個舖位將於9月16日截標,引發市場兩極解讀:是外資看空撤退的警鐘,還是資本操作的戰略棋局? 香港零售業持續萎縮,2025年1月至5月零售銷貨額同比下降4.0%,核心商圈空置率飆升,銅鑼灣空置率從5.3%攀升至13.2%,旺角及中環分別達9.5%及8.6%;另一方面租金同步下滑,銅鑼灣舖租環比跌3.6%,尖沙咀則跌3.4%。麥當勞星光行舖位價格腰斬,印證商舖資產深度貶值趨勢,麥當勞此時“賤賣”,被解讀為對香港商業地產復甦信心崩塌也不意外。部分市場聲音將此次出售與2022年麥當勞退出俄羅斯時被迫賤賣資產相提並論,猜測美資企業或因中美關係緊張提前避險。儘管麥當勞強調“餐廳營運不變”,但清空所有自持物業的決絕姿態,仍被部分輿論視為「用腳投票」。 麥當勞本質是「偽裝成快餐店的地產公司」:全球特許經營業務毛利率高達84%,遠超自營餐廳的15.6%,而租金收入占其特許經營收入的38.65%(2024年達100億美元)。此次出售並非撤離香港,而是全球輕資產化的關鍵一步:套現30億港元可加速拓展中國內地市場(目標2028年達萬店),同時保留香港256家門店營運。 首階段8個舖位均附帶麥當勞長期租約,100%出租率且租金穩定。以星光行舖位為例,月租135.6萬港元,按當前估值測算租金回報率約3.5%,高於香港多數低風險理財產品。仲量聯行直言:回報率超過市場一般水平,吸引家族信託、海外基金等長線投資者爭相詢價。商舖價格大跌反而刺激交易量逆勢上升:2025年上半年香港工廈、商廈及店舖買賣登記量高達2,238宗,同比增25%。對麥當勞而言,趁流動性未枯竭高位變現,比困守貶值資產更符合商業理性。 總結而言,麥當勞賣舖既非單純的危機信號,亦非絕對的抄底良機,而是全球資本在周期波動中的精密重組。其真正啟示在於:9月星光行舖位的成交價,這將成為香港商舖市場的風向儀。若這批帶金租約的核心資產能以接近估值成交,甚至吸引多輪競價,將證明資本仍認可香港黃金地段的長期價值;反之,若流標或大幅折讓,則意味著市場信心尚未觸底。大家不妨密切留意! 筆者:世紀21奇豐物業顧問行 主席及行政總裁 李峻銘

豐富置業階梯 增白居二「激活」居二市場

10-11-2025

減息周期重啟,新盤庫存減少,種種因素令整體樓市由跌轉升,今年整體一、二手交投顯著回升,截止目前為止,今年一手新盤銷售已突破1.7萬宗,已超越去年全年1.68萬宗的高水平,同時今年至今整體二手交投亦已達至3.8萬宗,已肯定可以超越去年全年的約4萬宗成交,一、二手交投同步回升,不過居二市場卻明顯落後,今年首十個月居二市場成交僅約2,600宗,較去年同期的3,873宗大幅回落三成以上,居二市場交投逆市下跌,豐富置業階梯亦因而成今年施政報告的房策重點。 一個多月前特首發表的新一份施政報告,政府表明在公營房屋在供應持續增加的情況下,政府有條件加大力度協助基層置業。未來會增加居屋以至綠置居的供應,並優化出售及轉讓安排,協助更多公屋居民置業,同時便利資助出售單位的業主進入私樓市場,豐富置業階梯,協助不同階層市民安居樂業,上星期房委會的資助房屋小組亦通過一系列措施以豐富市民的置業階梯,當中包括增加每年白居二配額及優化安排,並放寬新居屋的禁售期限制。 從下一期居屋申請開始,白居二的配額會進一步增加1,000個至7,000個,新增的配額中半數撥予40歲以下白居二的家庭及一人申請者,以協助有需要的市民「上車」,事實上今年整體居二成交顯著回落,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2024年的白居二成功申請者,於上月才陸續發出批准信及確認書,而過去一年居二市場成交絕大部分是綠表客,白居二買家減少自然令居二市場成交銳減。 當然居二市場成交回落,或許會有部分的上車客因而轉投私人市場,但隨著近年新盤定價已稍稍回升,400萬元以下的新盤選擇已經賣少見少,增加白居二配額自然有助有需要的家庭上車,豐富置業階梯,協助不同階層市民安居樂業是相當重要的一步,事實上進一步增加白居二的配額,有助進一步激活整體居屋第二市場的流通量,亦加快整體樓市換樓鏈的流轉,加快上車客入市的同時,亦有助整體換樓市場的復甦。 筆者:世紀21香港有限公司 行政總裁 吳啟民

cardimage

吳啟民 先生

世紀21香港有限公司

行政總裁

2023全日本最貴公寓每呎8萬港元

23-08-2023

近日筆者在東京上班,看東京媒體廣泛報導,1名70歲日本實業家不用看樓就決定用200億日圓買入面積約1500平方米,位於東京港區「麻布台」新建摩天大廈頂層單位,創下每平方米1350萬日圓,每呎約8萬港元創造最2個雙高,最高房價及東京最高摩天大廈,創造歷史! 麻布台的330米頂層「200億日幣」已經成交日本第一「高」麻布台hills這位大富豪買家為70歲的實業家「我沒有看房直接購買」 六本木和虎之門之間的都心部出現的「超巨型大廈」。基本與東京塔同高度330米、超過大阪的阿倍野遙成為日本「第一高層大廈」在這棟樓的最上層最上層住宅約為1500平米 ,平米單價約1350萬yen。 地產代理完全沒有代理權。 有森集團自己出售。 在六本木和虎之門之間的市中心出現的「超巨大大廈」。和東京塔差不多330米,超過了大阪的阿倍野HARUKAS(300米),獲得了「日本第一高層建築」的稱號。這棟樓的頂層,有一個打算花200億日元居住的大富翁。 由森大廈發展商負責,今年11月開業的復合設施「麻布台新城」。有辦公室和商業設施,其中備受矚目的是位於主塔頂層(64樓),1層只有3戶的頂層公寓。 單間公寓約75戶大小的最大房間價格約為200億日元,據說已經賣完了。 迄今為止日本國內出售公寓的最高金額是表參道的低層型房屋的67億6000萬日元,但與其說是打破記錄,不如說是比以往一個數量級。 為什麼這麼貴呢,因為是世界名人使用的超高級豪華酒店「阿曼」親手建造的住宅。54~64樓的91戶是阿曼的住宅,每戶都直接連接專用電梯,居民在54樓和56樓設有休息室和酒吧,由專用廚師服務的私人餐廳,並設有25米的游泳池。可以使用SPA等專用設施。 在这个超豪华的“阿曼住宅”中,顶层的顶层公寓,包括价格在内全部都是最高级的。 究竟是誰買了這個頂層公寓?據不動產相關人員說,「頂層的3戶頂層公寓中,包括200億日元最高額的房間在內的2戶已經售出,分別由日本人簽約」。 東京房地產記者這樣說。 「貸款可以達到20億日元左右,所以如果是200億日元的房子的話,只限於可以一次性支付的人吧。我認為日本沒有100個人。」 “雖然是住宅用,但通過使用專用的豪華設施,也可以起到迎賓館的作用。現在的富人所追求的,是沒有別的特別感。這導致了優越感」 頂層公寓的銷售方式也很特殊。 根據前面提到的不動產相關人員的說法,「除了頂層公寓以外,1戶的銷售價格平均為20億日元」。 「據說在閣樓以外的房間購買層中比較多的是這幾年創業的40~50多歲的富裕階層,他們不是郊外的幽靜住宅區,而是容易進入六本木等商業街,完全保護隱私。有選擇被居住的傾向。電梯與各個住戶直接相連,這也是那種人的購買動機吧。秘密主義是簡單易懂的,讓富裕階層的心癢癢」(同前) 購買了麻布台新城阿曼住宅的實業家70多歲的男性這樣說。 「我現在住在廣尾的高級公寓里,最近花了20億日元買了虎之門新城站塔的房間。麻布台新城從森大廈寄來了目錄,覺得醫院在裡面,而且從位置上來說也有資產價值,所以沒有內部參觀就決定購買。

cardimage

楊官華 先生

世紀21中華物業(日本、香港、澳門)

創辦人

延長居屋按揭年期 助居二市場流轉

22-12-2023

今年10月底行政長官發表的施政報告,雖然未有為樓市全面「撒辣」,不過施政報告所提出的「減辣」措施已令整體樓市交投顯著回升,一手新盤成交已連升3個月,今個月的成交量更已達至1300伙,較9月份的266宗彈升近4倍,二手成交量亦由10月份的不足2000宗,回升至本月約近3000宗,整體樓市交投顯著回升,奈何居二市場成交卻顯著回落,不過相信只是短暫回落,隨著延長居屋按揭期限實施,相信稍後居屋市場勢必顯著回升。 施政報告下的減辣措施,包括將買家印花稅(BSD)及新住宅印花稅(NRSD)稅率減半,由15%減至7.5%,額外印花稅適用年期縮短,由三年變兩年,不過其中威力最大肯定是為合資格的來港專才、通才來港置業時,可以「先免後徵」,大大減低來港專才的入市成本,不過除此以外,施政報告亦提出延長資助出售單位二手市場按揭貸款保證期,希望可以透過延長二手市場最長30年按揭貸款保證期至50年,讓買家可獲得年期更長的按揭貸款,有助居屋流轉,雖然上述安排於明年3月1日才正式實施,但隨著日期臨近,銀行已逐步公布居屋按揭放寬細節。 隨著樓價回落,買家入市意慾變得審慎,從房委會公布居屋第二市場的成交,今年居二市場成交幾乎1個月少過1個月從年初單月接近500宗成交,大幅減少至9月份只有131宗,但施政報告刺激下,過去兩個月居二交投稍稍回升,上月居二成交達185宗,不過因應去年批出白居二買家入市期限經已結束,本月居二成交又再度回落,不過情況只是暫時,隨著白居二2023已完成攪珠,名額將陸續批出。 事實上延長居屋保證期後,過去一般首次發售起計19年以內新居屋,按揭安排為「925」即九成按揭還款期25年,延長後按接可達「930」,九成按揭還款期30年,而以往年期較舊的居屋,按揭成數較低,年期亦相當短,新安排勢必進一步刺激二手居屋市場,舊樓齡的居屋承造按揭亦沒有難度,交投勢必回升,近月居屋查詢已明顯增加,相信延長保證期全面落實後,居屋流轉勢必大幅回升。 筆者:世紀21物業(將軍澳) 董事總經理 鄺志輝

cardimage

鄺志輝 先生

世紀21物業(將軍澳)

董事總經理

加快補地價 發展商全方位增加土儲

13-11-2025

今年新盤市場持續熾熱,發展商賣樓收益增加,政府趁機加快賣地步伐,而發展商又加快「搶地」吸納土地儲備,今年政府透過公開招標售出土地明顯增加,今年至今港府已先後售出沙田、東涌、屯門土地,連同下月中截標的荃灣土地,預計今年至少售出四幅住宅地,較去年只售出兩幅大幅增加,同時間港鐵趁機加快推出項目招標,連帶透過補地價來增加土地儲備,今年發展商是多渠道全方位增加土地儲備。 最新港鐵推出鐵路項目招標,最終由近年積極買地補充土地儲備的新地,成功投得港鐵屯門南延線第16區站第1期發展權,即現時屯門泳池現址,項目屬純住宅發展,可建樓面面積逾60萬方呎,預計可建興建兩幢住宅,提供不多於1280伙中小型住宅單位,新地指出項目的總投資額將高達60億元。今年新地全方位增加土地儲備,年內已至少吸納五幅土地,包括沙田大圍和東涌2幅住宅地、2個分別位於元朗洪水橋和長沙灣的補地價項目,以及最新投得屯門鐵路盤。 隨著賣樓收益增加,發展商自然需要補充土地儲備,其中今年透過契約修訂、換地、私人協約批地的補地價項目明顯增加,今年首三季已有多達50宗契約修訂及10宗換地的個案,涉及補地價金額高達48.5億元,較去年同期的46.2億元輕微增加5%,但基於去年第四季補地價宗數較少,而今年第四季的補地價宗數卻顯著增加,去年全年補地價金額約52.4億元,相信今年全年補地價金額至少達60億元以上。 近期市場再有多宗完成補地價的個案,其中新世界發展與華潤置地合作的元朗南第1期項目新近已完成補地價,將於今年內動工,合共提供約700伙單位。發言人亦補充集團會繼續透過不同途徑,加快釋放農地價值及資金回籠,亦會積極引入戰略合作夥伴,進一步提升整體發展潛力。 政府賣地收益以至補地價的金額同樣可以反映樓價升跌,整體樓價已經連跌三年,樓價持續整固售樓收益減少,發展商吸納土地儲備自然較為審慎,賣地減少的同時,發展商亦會因補地價金額過高而提出上訴,土地契約修訂自然減少,但現時整體樓價已經由跌轉升,售樓收益增加,發展商需要補充土地儲備,同樣亦會趁低位完成補地價,為免隨著樓價回升,稍後政府批出補地價要求亦會提高。 筆者:世紀21 星鑄 總經理 楊永健

cardimage

楊永健 先生

世紀21 星鑄

總經理

全面探討定息按揭方案

05-09-2025

最近,滙豐銀行推出定息按揭方案受到廣泛關注。所謂定息按揭,指的是按揭貸款的利率在固定一段時間(如三年、五年)內維持不變為 2.73%年利率,在定息按揭期內,不會因市場利率波動(例如︰HIBOR 或 PRIME RATE 而改變) 。本人在此分享對定息按揭的睇法,幫助有意申請者作出明智決策。 一、穩定的還款金額 最大特色是在定息期內(例如三年、五年)還款金額固定,這是定息按揭的最大優勢。借款人可以有精確的每月還款金額的充分準備。 二、降低利率波動風險 免受市場利率波動風險,這十多年來,銀行推出 HIBOR 按揭計劃,例如︰H+1.3%。這計劃廣受貸款人歡迎,原因很簡單,因為 HIBOR 是銀行與銀行之間的貸款利率標準,所以利率會較低。而 HIBOR 按揭計劃採用 HIBOR 為基礎,可以使按揭利率處於較低水平。 供大家參考︰例如 2020 年 9 月 7 日一個月 HIBOR 為 0.399%(HIBOR 按揭計劃利率是 1.699%) ,這利率對按揭貸款者是非常低及吸引。但最近 HIBOR 利率抽升,以 2025 年 9 月 5 日為例,一個月 HIBOR 為 3%(HIBOR 按揭計劃利率4.3%) ,雖然封頂位為 3.5%,但定息按揭計劃的 2.73%年利率仍然更低。與HIBOR 按揭計劃的封頂位相比,滙豐定息按揭計劃直接節省了 0.77%(封頂位P-1.75%=3.5%扣減定息按揭計劃的 2.73%年利率計算),相對 HIBOR 是銀行與銀行之間的貸款利率標準 3%,本應已經是很低水平,而固定利率更低,明顯較優惠,對貸款者來說無疑更具吸引力。 三、滙豐銀行定息按揭的特別優勢 今次滙豐銀行定息按揭貸款計劃分定息三年期及五年期,而提早還款罰息年期縮短為兩年及三年而已,所以給客人非常靈活的還款時限安排。因為一般貸款按揭供款都會多於滙豐銀行的罰息提早還款期限。 另外此計劃亦加進銀行貸款的現金回贈,這個是滙豐銀行定息按揭首次推出的,本人因此收到眾多客戶的查詢及正面讚賞。 滙豐銀行定息按揭貸款按揭計劃有不好的地方嗎? 一、定息期過後會轉為 PRIME RATE 計劃 定息期過後,按揭貸款計劃會自動轉變為 PRIME RATE 計劃,為 P-1.75%,即3.5%,客人原則上以 PRIME RATE 計劃供完整個按揭年期,當然客人可以在向銀行申請轉換按揭貸款計劃,即將來的 HIBOR 計劃,但這要視乎將來銀行的審批結果,及將來的按揭利率計劃而定,這個是未知之數。 二、缺乏利率下調的彈性 無法享受減息紅利。如果未來市場利率下調,例如 HIBOR 回歸 2020 年的低利率時期,那定息按揭利率 2.73%便不吸引了。但貸款者必須完成定息期的協議,不可以在定息期內改變貸款利率計劃。 結論 滙豐銀行定息按揭方案提供了 3 年或 5 年還款穩定的供款額,可控及降低風險等優點,非常適合希望穩健置業的人士。然而,如果在定息期間,市場按揭利率驟降,定息利率缺乏減息彈性。 市民在選擇按揭產品前,應深入比較各項方案,評估自身財務狀況及未來計劃,並可向專業人士(聯按的按揭專家 Helen Wong,電話︰5109 8948)查詢意見,從而作出最切合個人的需求及選擇。 筆者:聯按有限公司 執行董事 莫耀強

cardimage

莫耀強 先生

聯按有限公司

執行董事

© 2025 - C21 Hong Kong Limited 世紀21香港有限公司 牌照號碼 C-004508 私隱政策 | 免責聲明